发表时间: 2025年06月05日
一、工作目标
夯实基础,规范制度,强化队伍,确保资金,建立国家资助、学校奖助、社会捐助、学生自助“四位一体”的发展型资助体系。借助大数据和学生行为分析等手段,为“隐形贫困”学生保驾护航,把“扶困”与“扶智”、“扶困”与“扶志”结合起来,实现无偿资助与有偿资助、显性资助与隐性资助的有机融合,着力培养受助学生的自强自立、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励志成才、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助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成功。
二、工作思路
(一)夯实资助基础
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为抓手,以资助育人工作为核心,借助全国学生资助数字化平台数据和学生在校行为分析实现精准资助。
(二)发挥平台优势
优化勤工助学岗位,把奖优助困与激励扶志相结合,开展以助学金为主载体的学生感恩教育、以奖学金为主载体的学生专业成才教育、以助学贷款为主载体的诚信育人教育,以勤工助学为主载体的能力提升教育,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展示资助育人优秀案例和先进人物。
三、主要任务和具体举措
(一)加强资助工作顶层设计,建立资助管理规范,构建资助对象、资助标准、资金分配、资金发放协调联动的精准资助工作体系。
1.规范资助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涵盖各类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海南省优秀贫困大学生奖学金,校级奖学金)、助学金(国家助学金、社会助学金)、助学贷款、困难资助、勤工助学、临时困难补助、社会捐助、学费补偿和贷款补偿等资助为一体的本、专科生资助体系。(责任单位:学工处、财务处;配合单位:各学院)
2.强化学生资助工作的制度建设。修订《海南科技职业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实施办法》《海南科技职业大学见面残疾学生学费和住宿费实施管理办法》《海南科技职业大学学生奖励办法》《海南科技职业大学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梳理具体的工作流程,为精准资助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制度保障。(责任单位:学工处、财务处;配合单位:各学院)
3.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构建精准资助工作体系。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手段,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贫困认定、奖助学金申报、评审等资助网络管理系统的建设,构建智慧化的精准资助体系。以扎实的资助工作为基础,规范本科生、专科生资助工作流程,实现资助全过程管理,建立资助对象、资助标准、资金分配动态调整机制,规范奖助学金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资金发放及时准确。(责任单位:学工处、财务处;配合单位:网络信息中心)
(二)精准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健全四级资助认定工作机制,合理确定认定标准,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实施动态管理。
4.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机制。加强和规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建立健全学校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学生资助中心具体负责组织和管理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院(系)认定工作组、班级(或年级、专业)认定评议小组四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认定工作机制。(责任单位:学工处;配合单位:各学院)
5.规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流程。严格按照《海南科技职业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实施办法》文件要求做好本科生和专科生的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工作。通过人工评价、大数据分析、班级民主评议、谈心谈话、家访相结合的方式,准确识别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立家庭经济困难本科生和专科生数据库。定期对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动态管理,推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精细化、个性化。督促学院做好贫困认定申请书、家庭经济困难情况调查表、认定记录、学生公益及志愿服务等资料的整理归档。(责任单位:学工处;配合单位:各学院)
(三)坚持资助育人导向,在奖学金评选发放环节,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成绩、创新发展、社会实践及道德品质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培养学生奋斗精神和感恩意识。
6.发挥各类奖学金的育人导向。制定和规范《海南科技职业大学国家奖学金评审管理办法》《海南科技职业大学国家励志奖学金评审管理办法》《海南科技职业大学国家助学金评审管理办法》等,对参评学生的综合表现、评选流程、评选内容等作明确规定,进一步完善奖学金评审细则,将道德品质、学习成绩、科研水平、创新能力、社会实践和公益服务等作为评选依据,引导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责任单位:学工处;配合单位:教务处、各学院)
7.把育人工作贯穿到奖助学金评定的全过程。在本科生和专科生奖学金评选环节,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党团班级建设、社会实践等活动,以“助学.筑梦.铸人”等主题宣传活动为抓手,举办图片展、知识竞赛、征文、演讲、诚信之星等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活动,加强励志教育、诚信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培养受助本科生和专科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责任单位:学工处;配合单位:各学院)
(四)在国家助学金申请发放环节,深入开展励志教育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意识。
8.建立健全校院两级公示制度。在国家助学金申报环节,在学院网站公示的基础上,助学金获得者名单还须通过学工处官网、学生之家(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公示,接受广大师生监督。强化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引导大学生开展一定时长的公益服务。(责任单位:学工处;配合单位:各学院)
9.挖掘和树立自立自强的先进典型。发挥助学金的激励作用,树立一批励志成才、自立自强的先进典型,大力传播励志成才正能量,用学生身边的真实事例激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积极进取、刻苦学习、立志成才,培养自强自立、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责任单位:学工处;配合单位:各学院)
(五)在国家助学贷款办理过程中,深入开展诚信教育和金融常识教育,培养学生法律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和契约精神。
10.定期开展诚信教育和国家助学贷款申请培训会。每年9月新生入学阶段开展诚信教育,每年4月学生毕业季举办毕业生诚信教育暨还款协议签订培训会及国家助学贷款申请培训会。一方面开展国家助学贷款的政策宣传,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方便,做到应贷尽贷;另一方面加强对在校贷款学生的诚信教育,帮助即将毕业的同学们树立诚信意识。汇编典型事例教育学生懂得感恩,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以积极、务实的行动回报国家,回报社会。(责任单位:学工处;配合单位:各学院)
11.开展诚信主题教育活动月系列活动。在全校范围内组织以“诚信贷款,诚信做人”为主题的诚信教育月活动,通过政策宣讲、组织学习征信案例、观看专题教育片、举办诚信漫画、诚信宣传画征集大赛、开展诚信签名等方式,深入解读助学贷款相关政策等,努力将诚信教育贯穿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当中。(责任单位:学工处;配合单位:各学院)
12.组织“金融知识校园行”教育主题活动。以国家助学贷款办理为依托,培养学生法律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和契约精神。邀请专家开展金融知识讲座、金融知识展览、征信知识问答等系列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增强金融、网络安全防范意识,降低金融诈骗风险。不断强化受助学生的诚信意识和法律意识,倡导诚实守信的道德风尚。及时履行国家助学贷款合同,有效地将诚信教育转化为学生自觉的素养与行为。(责任单位:学工处;配合单位:各学院)
(六)在基层就业、应征入伍学费补偿贷款代偿等工作环节中,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
13.引导优秀学生,志愿从事选调生、基层项目等,提供培训、实践等服务,提升其政治素质、服务意识、业务能力、工作技巧,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基础。(责任单位:学工处;配合单位:各学院)
14.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和革命传统文化教育。新生入学军训期间,开设大学生生涯教育专题面对面讲座。广泛开展革命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大学生崇军尚武的意识,开展应征入伍学费补偿贷款代偿政策解读,鼓励大学生携笔从戎,将中国梦、强军梦、个人梦有机结合。(责任单位:学工处;配合单位:各学院)
(七)创新资助育人形式,开展“助学﹒筑梦﹒铸人”“诚信校园行”等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担任“学生资助宣传大使”。
15.发动全校师生,广泛开展“助学.筑梦.铸人”等主题教育活动,征集征文、视频等作品并评奖推送,开展大学新生“知校爱校”,毕业季“情系母校”系列活动,通过资助政策宣讲、迎新教育和文明离校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大学生的知校爱校、知恩感恩意识。(责任单位:学工处;配合单位:各学院)
16.以先进典型案例为引导抓好大学生能力培养。在第二课堂教育教学环节,通过组织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获得者担任“学生资助宣传大使”,举办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梦想与责任”主题宣讲活动等活动,努力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长社会实践经验、锻炼提升实践能力、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和担当奉献精神。(责任单位:学工处;配合单位:各学院)
(八)精心培育建设一批“发展型资助的育人示范项目”,推选展示资助育人优秀案例和先进人物。
17.构建开学典礼、毕业典礼、资助颁奖典礼育人体系。每年举办“资助育人励志青春”颁奖典礼,发挥优秀学生示范引领作用,形成强大吸引力感召力,潜移默化中强化和激发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感恩意识,使典礼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课堂。(责任单位:学工处;配合单位:各学院)
18.开展标兵评选和先进典型选树活动。开展“学术之星”评选活动、“感动校园人物”主题宣传活动,挖掘大学生中的先进典型。发现、选树一批奋发成才,勇于担当、服务社会的典范,鼓励在校大学生刻苦学习,自强不息,培养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在推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成就个人梦想。(责任单位:学工处;配合单位:各学院)
四、预期成果
1.通过对资助制度体系的修订完善,保持与国家资助政策的一致性,形成一套适合我校实际的资助育人体系,保障我校学生资助工作公平公正、安全有序。
2.通过优秀学生评选和表彰仪式,深入挖掘学生中的先进典型,发现、选树一批奋发成才,勇于担当、服务社会的典范,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示范引领作用,鼓励在校大学生刻苦学习,自强不息,培养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调动和激发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感恩意识。
浏览量: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