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12年05月30日
海南科技职业学院是一所立足海南、面向全国,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学校,一所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办学特色鲜明,培养高素质、应用性专门人才的高校。建校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的亲切关怀和领导下,大力加强了领导班子和管理队伍、基础设施和教学设备、师资队伍和学科专业、招生就业和校风学风、科研创新和研发基地等五大建设,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
一、学校班子和管理队伍建设
经过几年的努力,建立了一支团结奋进、求真务实,既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又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和丰富的高校管理工作经验的领导班子队伍。理事会、院党委、院行政三套班子“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理事长邱敏蓉,留英硕士,讲师;院长杨秀英,教授,有13年的投资高等教育办学及教育管理经验;党委书记焦解歌,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海南医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副书记段仕银,大校军衔,原海南预备役师政委;副院长袁澍,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海南省高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组专家,高校专业设置评议委员会委员;副院长陈宗华,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高校教学水平评估专家,海南省高等教育学会教学委员会副主任;副院长、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敬畅,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原北京化工大学现代催化研究所所长,他们夫妇是我们从北京请来的专家,她爱人曹维良教授、博士生导师,任我校化工学院院长;理事章欣教授,任软件工程学院院长。理事会、院党委、院行政三套班子职责明确,分工合作,拧成了一股绳。
学校大力加强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建立了严格的目标管理,定期考核制度,已形成一支素质高、能力强、能吃苦、作风正的中层管理队伍。特别是学校下设七个二级学院的院领导,都是选聘学术水平高,管理能力强,能团结人的学科带头人担任。一个好的领导班子,一支好的管理队伍,一批好的学科带头人是办好学校的根本。
二、基础设施和教学设备建设
经过几年的建设,学院各项办学条件包括基础设施教学设备均已高于全日制专科院校设置标准。
学院现有高职高专生5800多名。校园占地面积1220亩,约81万平方米,生均140平方米;校舍建设总面积19万平方米,生均32.5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1.6万平方米,生均20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4.4万平方米,生均7.5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916.91万元,生均10,046元;图书48.2万册,生均83.1 册;教学用计算机总台数近2000台,百名学生均34.5台;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总7080个,生均1.2个。我们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和教学设备建设,尤其是加大各个专业学科教学科研设备的投入,这是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基础,要舍得花钱。例如最近为了航海专业实验实训及辅助设备投入2000多万元。
三、师资队伍和学科专业建设
1、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现有教职工588人,其中专任教师321人,学生数与专任教师的比例为18:1。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位96人(其中博士7人),占专任教师30%;具有副高以上职称97人,占专任教师30%。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和省政府津贴5人。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办学的根本,我们一直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中青年学术骨干队伍建设,一方面大力吸引海外归来的留学生和选聘全国“985”和“211”大学及海南省重点大学毕业的博士和硕士生;另一方面我们致力于现有青年教师的培训提高,学校这2年来培养本科学历的教师读硕士研究生30多名,培养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读博士研究生6名。
学校依法保护教职工权益,与教职工签订劳动合同,为职工买社会保险等“五险一金”;依法确保教职工工资和福利发放,其标准通过校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制定,教职工工资和福利不断提高。
2、高度重视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
学科专业建设是学校办学的龙头,针对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海南省高等院校中首批开设太阳能、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技术、石油化工、数控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模具设计与制造等特色专业,填补了海南省本专科院校工科专业的空白,为海南省新型工业发展提供大量的技术人才。太阳能专业针对海南丰富的太阳能源,以及将来的绿色能源发展趋势而设,2009年学院举办的太阳能专业招生开班,次年“英利”太阳能产业在海南落成建设,2011年我院学生即在企业顶岗实习和就业,“英利”人力资源部经理对学生的工作赞不绝口,称学院开办太阳能专业,真是给企业“雪中送炭”。今年4月份学院接受国家海事局专家组对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体系运行的审核,专家组给予非常高的评价,充分肯定所开设课程完全符合船员教育国际质量体系标准。石油化工专业填补了海南省高等院校的专业空白,以适应国家把海南建成南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服务和加工基地人才急需,得到海南省“华硕”等大型企业高度称赞。
学院积极建设精品课程和特色专业,每年建设校级精品课程、特色专业4-5个,每年被省教育厅批准建设精品课程、特色专业2个。
学院高度重视课程建设与改革,推进课程建设。按照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和“工学结合”的思路,全面推进课程建设与改革。学院鼓励和支持教师与行业企业联合开发教材,每部教材提供6万元的教材研发、摄像、制作、出版经费。五年来由我校教师主编、副主编和参编的教材已公开出版28部,其中国家级规划教材10部。
学校与国家相关部委及行业协会合作,获得12个职业证书项目在海南的主管单位资格。
四、招生就业和校风学风建设
1、招生方面
学院认真落实国家教育部和海南省教育厅招生政策,坚持招生工作“六公开”、“六不准”、“六坚持”、“六监督”的原则,提高招生工作效率和透明度。连续四年海科院在海南省的录取分数线均高于全省划定的分数线30分,全省新生录取报到率均达到99%。
2、校企合作与就业
学校积极组建和完善校企合作教学实习基地,先后与海南英利新能源、昌硕科技、中铁富红、海马汽车、华塑石油、海南丰兴精密产业、数十家星级酒店等单位签定校企合作协议。今年4月申报食品加工专业前又与椰海食品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书。李国梁副省长对海南丰兴的批示件中提到“精密产业急需技术及生产管理人才1万人”,批示件经教育厅转到我院,我院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三个专业600多名大三毕业生进行对口支持。我院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技术专业与海南省多家船舶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与省外船舶公司进行定向培养,两个专业每年跨省招生600多名。学院坚持建设一个专业拥有一个以上的校企合作企业。让学生到这些企业参加实践技能锻炼,不仅提高了学生适应市场的综合能力,也为毕业生选择用人单位提供了机会。学院2008级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6%。
3、建设安全稳定和谐校园
一是学校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围绕树立正确理想信念,开展“构建和谐校园,争做文明大学生”为主题校园文化活动。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安全稳定工作放在首位,坚持“科学、务实、厚德、创新”的八字校训,把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到课堂和宿舍,做到在学习中培养人,在生活中感动人。二是学校高度重视管理制度建设和辅导员队伍建设,针对学校特点,建立三级管理体制:一级为辅导员兼任班主任;二级为系部设置分管学生工作的专职副主任;三级为学校学工处,三级职责分明。辅导员公开招聘择优录用,每人管理的学生数低于200人,每周7天均住在学生宿舍。每周一小结,每月一评比,同时工资待遇予以从优倾斜。三级管理制度成效十分明显,五年来学院未出现一例死亡、重伤事件,为和谐校园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学校高校重视对学生的资助、帮扶和奖励工作。除国家下拨的奖学金、助学金,海南省下发的生活补助外,学校还设立了“勤工俭学助学金”、“贫困助学金”、“优秀生奖学金”、“励志奖学金”,总惠及面达高20%。学校还设立了“爱心教育基金”,接收社会各界的爱心捐赠。
五、科技创新和研发基地建设
学校高度重视科技创新,采取一系列措施,大力支持科研与开发。学校对国家和省市立项的科研项目拨付1:1的配套经费,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学校每年设立校级中青年科研基金近30项,对各项科研给予奖励。每年有多项专利转为成果。
学校坚持走“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道路。学校成立了6个研究开发(R&D)中心,分别为:天然产物与精细化工研发中心,计算机应用技术研发中心,智能机器人研发中心,电子信息应用研发中心,太阳能研发中心,物流技术研究中心。这些研发中心分别承担着不同的科研和成果转化任务。
近两年学校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23项,出版专著9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30篇发表在国际上有影响的学术刊物上;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2项,其中6项已获授权。
学校积极参与对外科技交流合作:学校2011年作为海南省唯一一所高职高专院校参与“赣琼合作”,成功签署2个项目:“太阳能水文洪涝灾害监测系统”项目和“数控加工工艺及设备”项目;我校代表海南省高职院校参加了在深圳举办的“2011年第十三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我校参加了教育部技能大赛并获得奖项,在海南省举行的“2011年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结表彰大会”受到表彰。我院将继续参加教育部、教育厅、行业举办的专业技能比赛。
学校积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科研活动和知识竞赛,我院近两年参加省级比赛获得一、二、三等奖项共计300多人次,半数以上为一、二等奖。仅2011年,我校软件工程学院三名学生代表海南省高校在北京参加全国计算机应用能力大赛获得团体第一名,单项个人冠军;软件工程学院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在全省18所高校排名第一。在全国青少年法律知识竞赛中,海科院以“海南省青少年法律知识竞赛”第一名的身份代表海南省参加与清华、北大、中国政法大学等知名高校的角逐,获得全国优胜奖。
“十二五”期间,为适应海南省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战略需要,从2010年起我校开始积极筹备“旅游学院”,开办现代旅游服务,以及人文社科方面的专业,努力形成工科和人文、经管并举,优势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体系,争取早日升格为本科院校。
浏览量: 1095